1965年第35期的《Electronics》雜志上,刊登了戈登·摩爾先生的一個猜測,這個猜測認為集成電路上的晶體管數量每年翻番,呈幾何級數增長,而價格則逐年遞減。當時集成電路只不過剛走出實驗室、開始量產了4年,每個集成電路也只有幾十個晶體管而已,而那個猜測也只是戈登·摩爾先生在半導體生產車間外休息時信手拈來的一個草圖而已。
然而事情的發展讓摩爾先生自己也驚訝不已,當時的那個簡單猜測竟然神奇地延續至今已經主導IT產業發展了數十載,改變了全人類的生活。
摩爾是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之一,而微處理器又是英特爾的靈魂,人們很自然地會認為,微處理順才是摩爾定律的舞臺。現在確實如此,不過摩爾定律提出的最初10年,當處理器還沒有成為半導體行業的主角時,成功演繹摩爾定律的是存儲器。1975年,摩爾根據存儲器主導的半導體產業發展軌跡第一次正式修正摩爾定律,將集成電路上晶體管數量翻番的周期調整到了2年。然而,1975年以后摩爾定律的主導產品發生了變化,那就是微處理器的發展以及PC工業的誕生,這加快了半導體產業進步的速度。實際上,此后數年間集成電路上集成的晶體管數量大約每18個月翻一番。
1995年,摩爾根據半導體產業的技術發展遇到的艱難狀況再次修正了自己的預言,認為集成電路的晶體管數量提升速度將有所減慢,減慢為18個月至24個月翻一番。事實上,當時摩爾已經預見到了半導體產業發展必然面臨的技術和資金問題,并且對自己的預言已經失去信心。早在1993年,摩爾就開始預言摩爾定律將走向終結。2003年,摩爾再次表示,摩爾定律即將走向終結。
摩爾老了,但是IT界的技術創新精神卻并沒有老,技術創新承載了摩爾定律,并不斷推動著整個IT產業繼續沿著摩爾定律的步伐前進。
溫馨提示:如果您對北大青鳥的學費、專業設置、就業推薦有任何疑問,可以咨詢17773503067與老師溝通!或者加老師QQ:3134280970詳細了解北大青鳥郴州科泰校區相關資訊。